中文 English

中文

English

一女乘客站在屏蔽门与飞驰列车之间令人惊悚!厢内乘客可及时启动“紧急开门”救援被夹人

日期:2024-07-04 14:08:06     来源:半岛综合体育

  一位女乘客居然站在飞驰的列车与屏蔽门之间,一旦被列车刮蹭,后果不堪设想。这惊心动魄的一幕,出现在1号线宝安公路站上,目前正通过视频在网上传播,引起各方议论纷纷。大家指出这位女乘客冒失大意的同时,也对若发生此事后如何自救及他人如何相救发表各种看法,献计献策,莫衷一是。

  在视频中能够正常的看到,这位女乘客手里还拿着东西,站在快速开行的列车前面,背后是已经关闭的屏蔽门,疑似因挤不上地铁而刚好被夹在中间。虽是一个背影,看上去倒也从容淡定,一动不动,毫发无损。颇具讽刺意味的是,画面上清晰地显示着屏蔽门上的提示文字:“宁等一列车,勿抢一扇门”、“红灯闪烁,请勿上下”。就这一视频的真实性,地铁相关工作人员表示:确实有乘客反映过这个情况,有关方面已经在调查,但调查的最终结果还需等待。

  许多人不禁联想起数年前发生的一幕惨剧。也是在1号线上,地点是上海体育馆站。那天15点34分许,一位乘客在上海体育馆站乘坐下行往莘庄方向的列车,上车时被夹在屏蔽门和列车之间。列车启动后,这位乘客不幸遭挤压身亡。无独有偶,北京地铁也发生过类似事故:一名女乘客被夹在车门与屏蔽门间,列车开启后该名乘客受重伤,送医后不幸身亡。

  一般来说,出现这样令人惊悚的一幕,大都是乘客急于上车而“大意失荆州”所致,而事发时的乘客本人及其它乘客也没有采取恰当的救护措施。人们不禁要问,遭遇类似问题时,到底该如何处置?

  前天,周到君在地铁7号线东安路站亲眼看到如下一幕:一位乘客正奔跑着想进入车厢,处在屏蔽门与车门之间时,列车门刚好关闭,这位乘客往后退去,正好遇到屏蔽门也在关闭中,乘客硬是用手臂将正在关闭的屏蔽门扛住,只见屏蔽门退了回去,乘客赶快回到站台上。几秒钟后,屏蔽门再次合拢关闭。

  上面情景表明,其实屏蔽门在启动后是可以被挡住的,这是设计好的保护功能,在被挡住之后它会自动退回去,然后再次关闭。乘客在不得已的情况下,可以将屏蔽门扛住后脱离危险区。

  轨交4号线上海体育馆站一位站务员告知,乘客一旦被夹,可注意屏蔽门背后的一个装置,也就是乘客被夹一侧的屏蔽门上的“紧急开门”装置,旁有文字“遇紧急状况,按箭头方向旋动手柄,往右推开车门。”在站务员的帮助下周到君试着用了一下,发现只要用一般的气力就能通过扳手将屏蔽门打开以便及时逃生。

  “一方面,被夹乘客可以启动紧急装置打开屏蔽门逃生,如果不会用,也可大声呼救,或者用手势示意其他乘客支援,帮助逃生。”站务员说。从宝安公路站这位女乘客被夹的视频看,那扇屏蔽门其实是半高型的“安全门”,乘客可完全早点大声呼喊救援,站台上的站务员和乘客应该能听到,继而采取救援措施。

  一旦发现乘客被夹,站务员要走“两部曲”,首先要操作站台上的‘紧急停车装置’,将列车停止启动,然后再用贴身携带的屏蔽门钥匙,以手动的操控方法将屏蔽门(或安全门)打开将乘客救出。

  在4号线上海体育馆站站台,周到君发现屏蔽门上有个钥匙孔。站务员告知,这个钥匙孔是专门给站务员使用的,在乘客处在车门与屏蔽门之间不能出来时,站务员用备用钥匙插入钥匙孔,就能迅速打开屏蔽门,将被夹乘客救出。

  此外,如有乘客被夹在列车与屏蔽门之间,车厢内乘客也可及时施以援手,正确的做法是:第一时间拉下车厢内的红色的“紧急开门”装置,该装置就在车厢内的车门旁边,配有文字说明:“1、紧急时移开保护盖;2、按箭头方向旋转手柄;3、停车后开门”。当然,该装置务必在紧急状况下才能用,如果擅动要负法律责任。

  当列车蜂鸣器响,表明列车即将关门,此时乘客一定要停止上下车的动作,不要硬行冲门。为此,运营方一方面加强提醒宣传,一方面通过硬件设施加以防范。目前已经有部分地铁站台安装红外线探测仪,一旦有乘客被夹在列车车门和屏蔽门之间,探测装置便能立刻向列车司机发出警报,警报声在车头的驾驶员附近响起。同时,发车信号会终止,列车会因动力系统被自动切断而无法启动,而监控中心也会接到报警,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人身伤害。

  昨天,周到君在1号线上海体育馆站了解到,该站就设有红外线探测装置,分别安装在车门和屏蔽门间隙的左右两侧。在列车车门和站台屏蔽门完全关闭后,设置在两侧的红外线光幕探测仪会自动发射出红外线,形成一道光幕屏障,如果两扇门之间夹有异物阻断光幕,探测仪就会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并采取必要措施。在早晚高峰时段,部分乘客常在关门声响起时还往车厢里冲。有人甚至使劲扒开即将关闭的门,此举很有可能发生被夹事件。运营方再次提醒,为自身安全,切莫硬闯车厢。与此同时,上海地铁安全系列宣传片也特设“注意防夹篇”,明确告知,如果屏蔽门关闭后出现夹人,而车又要启动了,乘客应尽快拉下车厢内的紧急制动拉手,这样的“拉闸”行为不仅正确,还应得到表扬。

官方微信

半岛综合体育 | 京ICP备17047215号-1